民盟常州市委
2015年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提出了增加青少年足球人口的中期目标,根据中央、省、市的要求,我市应抓住机遇,把校园足球改革发展作为加强全市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切实提高全市校园足球发展水平,打造常州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升级版,培养更多的青少年足球人才,为体育强国的建设作出常州应有的贡献。 一、我市校园足球开展现状 常州历来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明确将学校作为校园足球发展的主阵地,特别是近几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一系列指示要求,结合常州校园足球发展实际,在全市中小学校,大力普及足球运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足球竞赛,校园足球的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建立从上到下组织体系。按照“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的原则,市级层面成立校园足球办公室,负责统筹指导各地校园足球工作;各辖市区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的“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各地校园足球发展规划,各区校园足球办公室负责推进校园足球的具体工作;各足球特色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具体抓、体育组与各班级抓好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足球活动有序、有效、安全开展。四个层面各司其职,已经形成了“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社会参与”的良好运行机制,有力保障常州校园足球的顺利开展。 (二)校园足球普及成效明显。自2011年开始,市教育局和体育局探索建设校园足球试点校项目,先后颁布《常州市中小学校园足球发展行动纲要(2015年-2020年)》《常州市校园足球布点校、试点校管理办法(2015年-2020年)》《常州市中小学校园足球学生活动方案(2015年-2020年)》等,引导各校把足球列入体育课必修内容,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形成参与足球运动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78所、市级校园足球试点学校58所、校园足球示范学校29所。 (三)初步形成赛事活动体系。初步建立了全市校园足球市、区、校三级联赛机制,每年开展市级校园足球比赛近500场。2015-2017年,参加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小学生分别为12201、13132、18384人次,初中生分别为2127、3268、4592人次、高中生分别为1338、1294、1406人次,参赛人数不断增长。2017年承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江苏、安徽和上海各4支、浙江1支足球代表队共224人参加,有力推动校园足球发展。2017年8月6日至9日,举办了常州市首届幼儿足球赛,共22支球队逾300名队员参加比赛,作为以学龄前儿童为参赛对象的官方大型赛事,这在全省亦属首例。 (四)校园足球保障不断完善。初步建立校园足球人才成长渠道、经费投入、优秀师资引进与培养、场地建设等方面的保障政策,促进校园足球可持续开展。建立优秀学生运动员培养直通车制度,以足球市队校办建设为突破口,市教育局、体育局共同推进中小学足球项目直通车培养定点学校建设,确保优秀运动员升入理想的高一级学校接受优质教育。首批常州市中小学足球项目直通车培养定点学校共有4所,分别为田家炳高中(男子高中足球)、实验初中天宁分校(男子初中足球)、北郊高中(女子高中足球)、二十四中天宁分校(女子初中足球)。资金投入持续加大,2015年投入校园足球工作资金总计 150万元、2016年200万元、2017年280万元,不断增加的资金投入有力保障了校园足球运动发展。在近3年的资金投入中,2015年社会资金投入20万元,2017年增长到60万元,社会支持明显加大。足球师资方面,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分别新增足球专业背景体育教师2名、1名和3名,有力扩充了校园足球专业师资团队。场地保障方面,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分别新增校园足球场1片、4片和7片。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区域分布不均衡。全国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有常州41所,其中武进18所,其他各区均个位数,金坛仅1所,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 (二)发展水平不平衡。天宁区辖校足球队在区市比赛中斩获了大多数冠军,2013年蝉联了常州市第十四届运动会青少年部足球赛冠军,天宁区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校园足球示范区”。武进区淹城初中女子足球队连续两年获江苏省“省长杯”校园足球总决赛初中组第二名,向国家少年队输送了优秀运动员1名,向江苏省少年队输送了优秀运动员5名,向常州市青少年足球队输送了运动员30多名。其他区域板块发展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2017年常州市中小学生足球锦标赛上,武进区和天宁区囊括了小学男子甲乙组、小学女子甲乙组、初中男女组、高中男子组前三名,其他区无法与两区抗衡。 (三)发展观念须转变。在目前教育考核评估体系中,踢球影响学业得不偿失仍是很多家长根深蒂固的观念。其次,对发展校园足球的目的和路径,各参与主体也有细微差异。此外,部分学校因场地、师资、经费、安全担忧等主客观原因未将足球项目纳入校本课程全面开展。 (四)师资力量缺口大。师资、场地是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核心因素。据了解,从2012年至2015年,常州共承办全国校园足球指导员培训班初级班三期,D级教练员培训班3期,接受过培训的教练员一共150名左右,加上原有的D级以上教练员,共计170名左右,但是真正在一线从事教练员工作的不足50名,能够带队的教练最多就20人,能常年科学有效带队训练的教练员更是少之又少。 (五)场地供需矛盾多。我市专业足球场地紧张,和《规划纲要》明确的目标相比,和争先竞位的需要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三、大力发展我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的建议 (一)均衡布局足球特色学校。在安排足球布点学校时,着眼全市、通盘考虑;在资金支持、赛事安排方面,更多地向发展水平较低的板块倾斜,支持弱变强;将足球教学纳入考核,与绩效、职级晋升、评先评优挂钩;在基层教师评先评优时,探索足球项目单独划定指标。 (二)扩大特长生升学的范围。在田家炳高中(男子高中足球)、实验初中天宁分校(男子初中足球)、北郊高中(女子高中足球)、二十四中天宁分校(女子初中足球)等4所足球直通车培养定点学校基础上,继续扩大范围,将更多重点学校纳入直通车培养定点学校,吸引更多学校、家长、学生关注。 (三)不断完善赛事活动体系。一是积极开展课余足球训练,建立和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和市、区、片、校三级联赛体系。分设小学、初中、高中三组,努力形成校校参与、层层选拔的校园足球联赛格局。探索设立“市长杯”,吸引更多学校参与市级比赛。二是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组建班级、年级和学校足球队、啦啦操队,做到月月校内有比赛、人人展示有机会。各学校组织的校队应参加各级联赛。三是认真制定校园足球赛事管理规范,完善配套制度,严肃赛风赛纪,优化联赛环境。四是创造条件鼓励交流,加强与市外优秀校园足球队的交流切磋,不定期举办邀请赛,着力提高技战术水平,在交流合作中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足球管理模式和技术打法。 (四)优先安排足球场地建设。建议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优先重点安排学校足球场地建设。在城区老旧设施的改造中,要优先改为足球场地设施,供校园足球使用。教育部门要结合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学校改造计划等项目,通过新建场地、改建现有场地、租用社会场地、共用社区场地和分段使用公共场地等多种方式,统筹解决学校足球场地设施条件等问题。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校园足球场馆设施,政府以购买服务、PPP模式等予以支持。 (五)加强校足师资队伍建设。有效整合资源,切实加强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培养初具规模且能满足全市校园足球开展所需的师资队伍。一是依托省、市足球管理部门和在常高校,市区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期分批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学校体育教师进行足球专业晋级培训,颁发相应证书,持证上岗,参与校园足球推广工作。重点加强特色学校体育教师的专项业务培训,着力提升现有体育教师足球教学实践能力。市每年举办规模50人左右的足球专项培训班,到2018年底,力争在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有2-3名体育教师达到合格足球教练员、裁判员的水平。二是制订相应政策,切实解决校园足球师资不足问题,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未配备足球专项体育教师的,补充师资和增加体育教师编制时应优先安排。三是鼓励现有体育教师和有足球特长的其他学科教师经过培训后兼职从事足球教学,任教足球课程计入教师工作量;足球教师培训按相应学时计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教师组织课外足球活动、课余足球训练、带队参加联赛记入工作量。四是专项实施“足球教练员进校园”项目,引进专业公司派遣专业能力强、思想作风好并具有相应资质的足球教练员、裁判员、退役足球运动员到学校担任兼职足球教师,同时鼓励经认证的足球校外辅导员进校指导,重点帮扶和资助我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课题组成员:魏继斌、王国斌、李祥专、韩正连,樊毅,执笔:王国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