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常州市“科创中国”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0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常州市“科创中国”试点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和人才优势,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依据中国科协《“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和省科协《“科创江苏”三年专项行动计划》通知要求,结合常州实际制定并实施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群团改革的重要论述和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发展定位,按照“聚焦重点产业、整合优势资源、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发展”的思路,依托“科创中国”建设平台,深化与国家(省)级学会合作,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创新中轴,建设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致力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常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二、工作目标
围绕区域定位,以“智能制造装备”和“先进碳材料”两大产业为重点,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品牌化、集群化”为方向,积极协调国家级学会和海外高端科技资源服务常州,聚集科协系统优势资源与力量,建设一批持续高效的创新载体、打造一批国内一流的学术品牌、形成一批“卡脖子”技术攻关成果,把创新要素导入基层和企业,通过创新组织机制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技术创新力,增强城市能级,丰富创新发展内涵。
——重转化,推动基层创新。聚焦我市重点发展的智能制造装备、先进碳材料、新能源、工业互联网、输变电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着力吸引国家级、省级资源向基层企业集聚,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技术创新,通过联合发力、协同攻关,努力推动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
——搭平台,深化协同创新。与国家级、省级学会联合举办全国性乃至国际性高端学术大会;围绕重点产业的关键核心问题举办高端学术交流研讨会;积极打造院士协同创新中心等品牌化科技服务平台;用好“科创中国”网上平台,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广阔舞台。
——聚人才,助力产业创新。充分发挥科协系统人才优势,集聚国家级、省级学会高端人才资源以及海外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协调中国科协所属全国性学会组成“科技服务团”、省科协所属省级学会组建“科技服务队”,成立重点产业市级“技术经理人”团队,针对企业需求,举办人才技术培训,开展技术攻关,为我市重点产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强机制,实现持续创新。发挥学会组织在智库、评估和标准方面的专业优势,探索精准科技服务新模式;打通国内外技术人才资源下沉渠道,完善资源供给、对接、落地长效机制,为全面开展常州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提供系统保障。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双创平台建设,服务“区域创新”
1. 打造重大创新平台。推进重大科技研发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实施,加快“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双创载体建设,推动高新园区全域提升,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创新论坛活动等工作。围绕重点产业,对接国家级学会、高校、科研院所、海内外知名科研团队等,在常设立多个国家级研发机构或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组建科技创新基金,积极招引国内外知名基金管理机构来常设立各类创新子基金,主要投向常州市重点发展的产业。(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责任单位:常州科教城、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协、有关辖市区)
2. 培育人才创业平台。对接中国科协海智办海外团体资源,培育国家级海智工作基地、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加强园区海外团队和项目招引力度。对接省级创业导师参与常州科技创业载体规划设计,围绕五个重点产业扶持双创基地建设,争创2家以上国家级科技创业载体,实施创新成果转化300项。(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科协;责任单位:有关辖市区)
(二)引入各类高端资源,培育“产业创新”
3.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着眼全国领先、优势明显的战略定位,对接两院院士和国家级、省级学会资源,围绕智能制造装备、先进碳材料两大重点支持产业和新能源、工业互联网、输变电装备三大培育产业中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开展对接合作,重点是树立地方核心产业发展优势,深入推进国家级智能制造装备战略新产业集群建设工作,积极争创全国首个新能源战新产业集群,协同打造生物医药、碳复合材料、智能汽车等八大高成长性战新产业链,争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检验检测学会等国家级学会在常州举办全国乃至国际研讨会、技术交易会、展览会、成果发布会等活动,集聚创新要素资源,构建产业增长引擎,全力推进国际化智造名城建设。(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科协、有关辖市区)
4. 探索建立创新融通组织。依托国家级、省级学会科技创新资源,成立科技经济融合学会、中小企业联合体、联合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协同组织,织密区域产业创新协作网络。围绕智能制造装备、先进碳材料两个重点产业成立产业联合体、院士专家服务站等,赋能产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卡脖子”技术攻关、重大决策咨询。支持市级学会承办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高层次学术会议、产业大会、科技论坛等活动,积极服务对接企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牵头单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有关辖市区)
(三)探索成果转化机制,推进“企业创新”
5. 推进产业链融通创新。做好产业链创新规划布局,推动常州创新产品首购首用,建设创新应用场景。依托常州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和智能装备博览会、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等重大活动,有力推进科技产业创新,促进常州与国内外科技、经贸、产业、项目的对接合作,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着力提升常州知名度和影响力。(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商务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科协)
6. 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对接。聘请国家级、省级学会专家以“科技服务团” “首席科学家”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咨询服务,加快推进技术和项目对接。开展“百企千名科技创新人才培育”行动,持续组织创新方法、技术经理人等培训,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设立“创新日”,开展“技术经理人入企行动”,以企业问诊的形式,派驻专家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推广创新软件。开展千企科技信息成果推送应用行动,增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提升企业科技人员知识产权运用和产出能力,推动知识产权在企业中的综合高效运用。(牵头单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常州科教城、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有关辖市区)
7. 推进“科创中国”网上常州分平台建设。将高校院所、高新企业、市级学(协、研究)会纳入平台,广泛汇聚常州产业“问题库”、“项目库”、“人才库”,积极打造创新需求发布、科技成果转化、双创活动推介、智库人才交流等产学研供需对接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牵头单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四)搭建创业孵化载体,助力“人才创业”
8. 激励“高精尖缺”人才。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升级版,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激励力度,加强人才项目的引进和培育,持续开展人才(团队)招引活动。积极向上推荐两院院士、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女科学家奖、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候选人。深入实施市级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开展科研攻关,投身科技创新。(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科协;责任单位:各辖市区)
9.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重点围绕常州特色产业联手打造国际人才路演活动平台,开展各类项目路演,鼓励科技创业载体举办创新创业活动。紧扣常州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举办常州市创新创业大赛,承办中国科协海智大会、国际项目路演大赛、“科创江苏”创新创业大赛,为在常人才提供创新创业资源,引导名校教授、学生、行业领军人才来常考察对接,落地投资创业。(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科协;责任单位:有关辖市区)
10.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推进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技活动周等为抓手,有效调动各成员单位和社会力量,创新开展主题科普活动,搭建科普信息化平台,厚植人才创新基础。积极推进常州科技馆建设,加强基层科普阵地建设,营造城市良好科学氛围,让市民拥有更好的科普体验,努力打造新时代创新发展的科普之翼。大力培育创新文化,设立龙城创新奖,积极宣传常州科技发展的成就和科技工作者的典型事迹,让公众感知科技发展的活力,激发公众热爱科学的热情,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牵头单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各辖市区)
(五)探索科经融合机制,推进“协同创新”
11. 组建高端智库。围绕常州高标准打造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广泛引入国家和省级乃至国际相关科技资源,聘请吸纳院士专家加入市“科创中国”试点建设智库。积极开展高水平决策咨询活动,着眼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聚焦两大重点产业和三个重点培育方向前沿关键技术发展路径、“卡脖子”技术难点攻关等方面,开展高端交流研讨和前瞻性研究,形成高质量的建言献策报告,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科协)
12. 成立院士联络服务中心。组织“常州籍院士家乡行”“全国院士常州行”等活动,围绕智能制造装备、先进碳材料、新能源、工业互联网、输变电装备等重点产业,积极引进院士团队落户常州,共同开展院士协同创新基地、院士专家工作站等载体建设,为常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智力支撑。(牵头单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13. 加强企业科协组织建设。推动在相关产业园区、高校科技园等建立科协联盟或企业科协联合会,鼓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开展协同创新,着力转化一批关键技术成果,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牵头单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担任组长,中国科协挂点组组长、省科协分管领导和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共同担任副组长的常州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协,建立定期联络和协调机制,统筹推进试点建设相关工作。
(二)强化政策保障。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相关科创、人才等政策,为推进试点城市建设做好政策和资金保障,相关成员单位及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制定完善试点工作政策措施,强化相互之间工作协同配合,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源。
(三)实施动态评估。建立“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统筹协调、督促检查、评估考核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试点体系,加强调度督导,确保创建工作规范、有序,确保试点建设取得实效。
(四)做好宣传总结。及时协调中国科协和省科协帮助总结推广试点建设阶段性工作经验,开展内外学习交流和分享活动,强化典型的示范引路作用,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