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年1月9日(周一)下午4:30
发布地点:常州市行政中心惠风厅
发布主题:2023年度常州市民生实事项目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员:李 林 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完利梅 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
钱旭健 市民政局局长
王竹林 市人社局局长
彭 峻 市住建局局长
主 持 人:孙洁茹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
新闻发布会记者席
孙洁茹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孙洁茹】
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为了让民生实事更加契合民意,自2019年起,我市实施“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今天,在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经过全体代表的投票,选定了2023年度常州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
现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新闻媒体介绍今年常州市的民生实事项目安排。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发布会的领导,他们是:
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李林先生
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完利梅女士
市民政局局长钱旭健先生
市人社局局长王竹林先生
市住建局局长彭峻先生
今天应邀出席的新闻媒体有:新华社、中新社、新华网、新华日报、江苏广电总台等中央和省级媒体,以及本市的媒体。对各位媒体朋友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首先,请李副市长作新闻发布。
李 林 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李 林】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近年来,广大媒体朋友聚焦常州“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围绕常州“532”发展战略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紧扣一系列事关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及时准确全面宣传常州、推介常州,充分展现了常州发展的新成就,提振了改革创新的精气神。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采访报道,在疫情防控、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各领域讲述常州故事,唱响常州品牌。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去年,我们按照民生优先导向,重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全面完成了市人民代表大会票决的10件民生实事项目,相关情况已经进行了系列发布。今年,我们将继续以民生实事项目为重要抓手,常念“民之所忧”、笃行“民之所盼”,一件接着一件办,一锤接着一锤敲,努力让人民群众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着重介绍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刚刚票决出来的2023年度10件民生实事项目的有关情况。下面,我向各位通报三个方面内容:
一、关于今年民生实事项目的基本情况
1. “常有善育”工程,包括扩大普惠托育资源供给、加强儿童健康管理、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等。
2. “常有优学”工程,包括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深化学生生命健康关爱行动等。
3. “常有健康”工程,包括提供更高水平医疗服务、促进就医便捷高效、便利医保结算、推动体医融合等。
4. “常有颐养”工程,包括方便老人居家颐养、提高医养融合服务品质等。
5. “常有众扶”工程,包括促进社区共建共享共治、提升精神障碍康复服务、开展困境青少年结对帮扶等。
6. “常有安居”工程,包括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多渠道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改善农村住房条件等。
7. 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包括拓宽就业创业渠道、扩大“青春留常”覆盖面等。
8. 交通畅行工程,包括持续挖掘停车资源、构建便捷交通系统、完善中心城区路网、打造更优公交出行体验等。
9. 环境改善工程,包括实施生态源保护、建设口袋公园、畅通城乡污水管网、推进水环境整治等。
10. 公共安全提升工程,包括提升全民自救互助能力、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守护食品安全等。
二、关于项目编排过程和主要考虑
2022年9月下旬,市政府启动了2023年度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的编排工作,专门出台了《常州市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编排管理办法》。从启动编排到票选确定,前后历时三个多月,主要包括建议征集、项目申报、初排确认、修改完善、集体决策等五个步骤,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考虑:
在建议征集上,突出来源的广泛性。建立健全公开征集、定向征集、专题征集、常态化收集机制,力求征集渠道更加多元,群众需求和服务供给更加匹配。我们从去年9月29日到10月29日,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全媒体等向社会广泛征集民生实事项目的意见建议,共收到意见建议521条,定向征集市人大收集意见建议62条,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常态化收集意见建议524件次。我们对每一条意见都进行了仔细研读,并反馈到相关职能部门,作为部门申报民生实事项目的重要参考。
在项目申报上,突出部门的能动性。市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根据收到的意见建议,找准发力点,打好组合拳,单独或联合提出备选项目,各分管市领导对联系部门申报项目均进行了审核把关。此外,陈书记、盛市长在督查调研民生工作中提出的明确要求,盛市长在听取编排工作汇报后亲自点题确定的事项,我们及时通过市政府办公室向部门进行了反馈,相关部门主动认领、认真研究后进行补充申报。
在初排确认上,突出项目的可行性。我们强化了编排力量,专门成立由市政府办公室、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相关负责同志组成的编排小组。强化了项目论证,对申报项目进行逐一论证、整合归并、成熟度评估、资金安排核定,原则上建设类项目均为当年可竣工项目。强化了上下统筹,组织召开板块和部门协调会,对目标任务逐一确认、配套资金逐项落实。
在修改完善上,突出表述的精准性。候选项目初步确定后,编排小组重点在文字表述上打磨,力求用精练的语言、老百姓的视角、具体的指标数据来体现所要开展的工作。盛市长主持座谈会征求了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外人士的意见建议,市政府办公室两次书面征求板块和部门意见建议,同时与省民生实事项目进行了衔接。编排小组先后召开6次会议,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议,反复修改完善。
在集体决策上,突出程序的规范性。候选项目送审方案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进行了报告,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以议案形式提请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代表小组进行了充分的审议,最终从12件候选项目中按得票高低选出10件民生实事。
三、关于项目的实施推进
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抓好推进落实。经过前几年的实践,我们已经形成了任务分解、督查推进、绩效评价等全过程的民生实事实施机制。今年,我们将在坚持以往好的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强化协同推进、定期调度、群众参与,确保把每一件实事项目办实、办好、办出成效。关于项目推进,我们将围绕年度目标任务,按季度明确节点进度、完成时限、责任体系和推进措施,实现任务目标清单化、项目化、可视化。对于多部门共建项目,加强政策协调和工作衔接,明确各牵头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会同相关责任部门同频共振,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关于跟踪督办,我们将在“日常查、季度督、半年评、年终考”机制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和高位调度,请分管副市长定期调度民生实事工作进展情况,梳理成效做法,协调存在的困难问题等,全力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特别针对重难点问题,实地现场办公,明确专人专班推进,有效打通堵点、加快工作推进。关于项目成效,我们将以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注重建管用结合,以用户思维、实用导向促使民生实事项目从“有形”向“有效”转变。比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我们将结合居民需求和小区实际,以党群议事会、民情恳谈会等形式确定方案,邀请居民代表一起协商解决设计、建设和后续管理过程中各类问题,接受并回应群众监督,真正使改造方案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真实需要。
各位媒体朋友,做好民生工作不仅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要依靠人民。希望大家能够立足自身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实事项目的社会知晓面和群众参与度,积极营造全民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我主要就介绍这些情况。谢谢大家!
【孙洁茹】
感谢李副市长的发布,下面请媒体朋友就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新华社】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教育公平,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请问常州市教育局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如期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品质上有怎样的思考和打算?
完利梅 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
【完利梅】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广大市民对教育的关心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面对新的战略使命和历史责任,我们将努力擦亮“常有优学”教育名片,不断提高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城市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个问题:关于学校项目建设方面
2023年“常有优学”工程计划新建、改扩建学校重点项目51个,竣工22个,新增学位2.7万个。我们将着力抓好四个方面,保障项目如期建成并投入使用。
一是抓统筹协调。建立“市区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市级层面成立“常有优学”工程建设专班,负责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过程管理。区级层面压实属地责任,将学校建设任务分解细化,并负责组织实施。
二是抓进度节点。根据项目建设年度任务目标,分季度制定施工进度计划,按照细化至“单体建筑、分项工程、工程总量、资源配置”原则,具体分解至每月每周。坚持每周一跟踪、每月一调度,对滞后严重的项目,及时纠偏进度计划,确保项目建设压茬推进、如期推进。
三是抓资金保障。构建“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多渠道资金保障模式,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券资金支持教育项目,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教育项目建设。
四是抓督导考核。把学校建设任务纳入辖市区政府年度履行教育职责目标任务,并作为各地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的重要内容,分季度、分区域、分项目实地考核项目建设的形象进度,持续加大项目推进工作力度。
第二个问题:关于学校内涵建设、办学品质提升方面
我们将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主线,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统筹推进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支持各辖市区创建国家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着力促进学校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和品质提升,重点围绕“治、改、促、评”四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治”,在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上持续发力。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从教、社会依法支持和参与学校管理的新型教育治理体制。紧扣“校内提质增效、校外规范治理”两条主线,提升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水平,加强校外培训综合治理和常态监管。深入推进学校法治建设,力争100%学校达到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设标准。
二是“改”,在实施课程教学改革上持续发力。推进教育部课程改革示范区、信息化教学国家级实验区、全国唯一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实验区建设,聚焦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成立市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探索构建课标、课程、课堂、课题“四课联动”的一体化教学机制,努力打造“常有优课”品牌。
三是“促”,在促进学校优质发展上持续发力。深入推进基础教育学校主动发展加强版、集团化办学升级版建设,促进省高品质示范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不断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持续增强学校发展内生动力。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提升职业学校办学关键能力,扩大五年制高职教育和现代职教体系贯通本科项目规模,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四是“评”,在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上持续发力。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和未来学校建设,深入探索办学绩效发展性考核评价机制。围绕区域教育质量、学校发展质量、教师发展质量、学生发展质量,建设具有常州特点的指标体系。逐步构建教育“管、办、评”分离机制,推动打造教育评价可视化建设的“常州范式”。
江苏广电总台记者现场提问
【江苏广电总台】
常州的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请问,2023年围绕打造“常有颐养”名片,我市将有哪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来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切实提升老年人的感受度?
钱旭健 市民政局局长
【钱旭健】
让广大老年人更好地老有所养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居家和社区养老是90%以上老年人选择的养老方式。为此,我们始终将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作为“常有颐养”民生名片的重点,建成了覆盖城乡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有效整合政府、市场、社区及家庭四个主体力量,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优化服务供给,实现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均等可及。常州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地区”,养老工作多次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健康养老“三项融合”等做法在全国推广。随着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如何让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中生活,同时享受到专业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是推进居家养老模式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我们将聚焦老年人关切,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让“15分钟养老服务圈”更好托举起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一是提升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能力。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目录,聚焦全市15万名失能、残疾、高龄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继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日常探访、生活照料、助餐助洁、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上门服务。坚持“一户一案”,为25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安全性和舒适度。探索“物业+”养老、“家政+”养老、“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等新模式,将暖心服务送进家门。
二是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的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建设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升改造11家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更好承接老年人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综合服务,同时加强对社区的业务指导和技能培训,将更优质的养老服务延伸到老年人身边。新增32家老年助餐点,规范食材采购、菜品制作和配送等环节,采用社区老年食堂、“中央厨房+配送”、餐饮门店合作等多种模式,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三是发挥养老机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集中照料、日间照护、居家上门服务“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理念,在城市社区,鼓励有失能照护能力的养老机构参与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为居家高龄、失能(失智)和残疾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康复护理、陪诊转介等服务;在农村地区,推动农村敬老院转型成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引入社会力量承包经营、委托运营或联合经营,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服务周边老年人。
现代快报记者现场提问
【现代快报】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在今年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中,常州要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98个,请问我市将会推出哪些具体工作举措,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和体验度?
彭 峻 市住建局局长
【彭 峻】
近两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相关工作始终位于全省第一方阵,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广大群众的肯定。在此基础上,我们今年将守正创新,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我们今年的指导思想是“改造的是环境,凝聚的是人心,改善的是功能,提升的是价值观”。
一是继续发挥党建引领,加快组建居民自治组织,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在老旧小区改造的同时积极推进物管会或业委会的组建,成立项目党支部并提前调研小区存在的问题,做好方案的意见征求,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改善环境和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老旧小区改造的内涵,体现以人民为中心。
二是创新思路,完善制度,全面提升物业管理。对于开放式小区、散居楼,在改造时考虑分区划片进行物业管理;结合旧改因地制宜新建物业管理用房、邻里中心等设施,补功能短板;完善物业费调节和公共收益管理制度,推进改造后停车费用于物业管理机制,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三是结合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凝聚人心,提升价值观。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的同时,通过创造条件和通过提升长效管理水平,倡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垃圾分类,我们把垃圾分类设施做好;文明养宠物、规范停车、不乱堆放、不毁绿种菜等等,加强长效管理。营造和睦的邻里氛围,促进新市民的融合,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社区文化活动、办好邻里中心等等;更好地提高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党群、干群关系。
同时,针对近两年旧改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我们也将进一步加强群众参与,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扰民。
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方面,一是扩大加装范围,扩展受惠群体。今年我们将开展保障房加梯工作,同时鼓励单位产权用房加梯,如单位宿舍等等;二是加强沟通协调,积极化解矛盾。做好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扎实开展公示和表决工作。三是加强质量管理。加装电梯是由居民直接委托电梯安装公司施工,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不按图施工、偷工减料等情况,今年将加强这方面管理。
常州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常州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请问市人社局部门今年将如何推进就业创业富民工作?
王竹林 市人社局局长
【王竹林】
今年,我们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共同富裕、重点群体,稳住就业创业这个“最大民生”。2023年全市采集、开发就业岗位35万个,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支持大学生创业2000人;支持企业职工大力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广泛开展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全年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万人次以上。我们将从五个方面着手:
一是构建更加健全的就业促进体系。强化政策落地、平台升级和服务提档,在更大层面上拓宽就业供需渠道,推进失业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
二是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体系。建立灵活就业服务站,为重点群体主动提供就业失业登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就业援助、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家门口”的就业服务,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与零工市场建设相结合,努力构建“基本服务政府兜底,公共服务多元供给”的新格局。
三是强化培训促进就业稳定就业。深化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面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分类实施失业人员转业转岗、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在岗人员技能提升、数字技能提升行动等专项行动,通过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实现稳定就业。
四是打造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机制。擦亮“全国创业先进城市”金字招牌,完善高层次人才创业、大学生创业、大众创业等各类人才创业的支撑体系,推动创业向大众化、发展型、全领域转变。加强创业典型宣传,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五是强化灵活就业人员保障扶持力度。完善支持灵活就业的政策措施,持续推动多渠道灵活就业,鼓励个体经营,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引导劳动者多渠道就业。保障劳动者特别是新业态从业者的就业权益和基本生活,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依法规范健康发展。
【孙洁茹】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与市政府新闻办联系。
媒体朋友们,民之所望就是施政所向。常州市2023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紧扣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希望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深入的阐释本次发布会的内容,提高民生工作的支持率,推动民生实事办实、办好。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关心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